7月11日,北方民族大學“螢火微光·知行遠方”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彭陽縣王洼鎮礦區街社區,開啟為期7天的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語潤童心,共筑溝通橋梁
在彭陽縣王洼鎮礦區街居民委員會星火志愿服務隊的協助下,實踐團圍繞“青少年語言素養提升” 開展普通話推廣行動。實踐團成員結合鄉村兒童課堂表達、日常交流場景,通過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等經典故事,帶領孩子們穿梭歷史,感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課堂上,孩子們積極互動,嘗試用普通話復述故事片段。在“方言與普通話”對比分享環節,大家踴躍分享家鄉方言,在實踐團的引導下,孩子們理解了普通話作為“各民族溝通橋梁”的意義。“原來不同地方的人說一樣的話,就能更好交流!”二年級小朋友宋浩宇的童言稚語,傳達出對普通話的新認知。
學業幫扶,開啟精準滴灌
考慮到孩子學業基礎差異,團隊提前調研,梳理一至六年級學生薄弱點,建立“一人一檔”幫扶檔案。開展“一對一或一對二”課業輔導。在低年級教室,志愿者握著孩子們的小手教寫筆畫復雜的漢字;數學輔導區,通過數實物、畫簡易圖形,幫助孩子們理解抽象算式;英語角里,趣味單詞小游戲讓發音練習不再枯燥。
“老師,這道題我之前一直不懂,現在會啦!”四年級學生海鑫解出數學難題后,興奮地向志愿者分享。從作業中的錯題分析,到知識點的查漏補缺,志愿者們用細致與專注,為孩子們的學業成長“精準滴灌”。
心靈護航,守護童真美好
課余時間,“情緒小管家”團體輔導課初次亮相。繪畫、心理小游戲成為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孩子們用彩筆描繪心情,在“情緒漂流瓶”環節分享小煩惱。“我的優點樹”活動中,大家圍坐一圈,互相發現并大聲說出同伴的優點,原本有些內向的孩子,也在鼓勵聲中露出笑容。
“老師,我覺得自己畫得好看!”三年級學生秋澤陽勇敢地說出自己的優點。兩日的心理輔導,為孩子們搭建起心靈交流的平臺,讓孩子們感受到被關注、被重視,如同為心靈披上一層溫暖的鎧甲,助力他們向陽生長。

同心共繪,靜待石榴花開
“中華民族大家庭”專題宣講,是團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重要一環。“小石榴宣講團”成員變身“文化小使者”,帶著孩子們玩拼圖,在拼接中認識56個民族的分布;開展民族人物臨摹,感受不同民族服飾與文化的魅力;分享民族團結案例,從身邊小事到國家大事,深化“中華民族一家親”認知。

當孩子們用彩筆共同繪制“石榴花開心連心”長卷時,不同民族元素在畫卷上交融,正如他們心中漸漸凝聚的團結力量。“原來我們國家有這么多民族,大家都要好好團結!”五年級學生李哲的話,道出了這場教育的意義——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幼小的心靈里扎根、發芽。
時光匆匆,“螢火微光·知行遠方”團隊在支教路上邁出堅實步伐。普通話課堂的朗朗開口、學業輔導的專注身影、心理課堂的溫暖互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題宣講,豐富了夏日鄉村孩子們的假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