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廣東技術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僑心筑夢”實踐團隊積極響應學校開展暑期“三下鄉”和“百千萬工程”的號召,踏著盛夏的熱浪,奔赴江門開平市大沙鎮黎雄村,開啟一場為期7天的文旅調研與宣傳行動。這支充滿活力的青年團隊懷揣著助力鄉村振興的熱忱,將腳步深深扎根在這片充滿潛力的土地上。
(圖為實踐團大合照 陳瑋鋒 供圖)
實踐期間,僑心筑夢實踐團隊化身文旅 “勘探者”,系統考察黎雄村的自然景觀、民俗遺產等文旅資源,全面掌握村莊發展的基本脈絡。為了深入探究當地文旅資源及發展情況,團隊采訪了大塘面村花田負責人、華僑游客、商戶等。在花田負責人的介紹中,團隊成員們深深感受到了在政府資金賦能與科學規劃引領下,昔日的傳統水田農業已蝶變為文旅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為黎雄村注入了蓬勃生機;在采訪過程中團隊還遇到了許多華僑游客,他們表示在這真切地感受到了家鄉的鄉風習俗與田園風光,第一次跟隨父母踏入家鄉的兒女也表示“這里環境很好,我很喜歡”。在這里,他們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精心沉醉于大美黎雄的湖光山色。在一次次的促膝長談與細致觀察中,團隊已收集黎雄村文旅發展情況的一手資料,梳理其現狀與困境,也為團隊后續精準提出鄉村振興對策筑牢實踐根基。
(圖為實踐團正在采訪大塘面村花田負責人 吳騏羽 供圖)
(圖為實踐團正在采訪景區華僑游客 周增銳 供圖)
與此同時,僑心筑夢實踐團隊同步啟動 “黎雄村文旅宣傳” 拍攝計劃,精心搭建團隊公眾號、視頻號等多個網絡宣傳平臺矩陣。通過走進黎雄村的大小街巷與自然景區,圍繞“過去的黎雄村、現在的改變、未來的期盼”為主線,用鏡頭捕捉村莊的向日葵花田、晨霧暮靄、生態水庫的鮮活細節,記錄當地村民對黎雄村發展的感受。每一幀畫面都浸潤著鄉土氣息,每一段鏡頭都飽含著人文溫度,將黎雄村的生態之美與人文底蘊悄然濃縮進團隊成員的鏡頭里。
(圖為實踐團正在用無人機拍攝黎雄村村落景色 黃曉惠 供圖)
僑心筑夢實踐團此次活動的順利推進,離不開大沙鎮團委、黎雄村黨委及村民們的鼎力支持,這份雙向奔赴的溫情為實踐行動筑牢了堅實后盾。團隊初到黎雄村,大沙鎮團委與黎雄村黨委便積極牽頭組織專題座談會,熱情迎接僑心筑夢實踐團的到來。會上鎮、村干部們細致了解了團隊實踐計劃后,當即表態全力支持,無論是從出行路線規劃到村民溝通協調,都主動為團隊掃清調研路上的障礙,用實際行動為青年實踐保駕護航。在后期的宣傳拍攝中,黎雄村黨委副書記梁飛龍更是全程陪伴指導,親自帶領團隊成員走訪黎雄村下轄的九個自然村,他沿著田埂街巷邊走邊講,細致介紹各村的歷史沿革、潛在旅游資源等,同時積極帶領團隊成員與村民就村莊發展情況展開訪談,這份毫無保留的支持,為團隊高效完成調研與宣傳任務注入了關鍵力量。
(圖為實踐團與大沙鎮團委合照 黃曉惠 供圖)
(圖為實踐團在黎雄村與當地村民進行訪談 陳瑋鋒 供圖)
這場文旅調研與宣傳行動,不僅為黎雄村的發展路徑提供了青年智慧,更通過持續發聲讓這座深藏的村落走進大眾視野。經過多日扎根鄉土的實踐探索,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僑心筑夢實踐團已針對黎雄村文旅發展痛點難點,形成了兼具可行性與前瞻性的可持續發展建議。在宣傳陣地建設上,目前已累計推出10篇主題推文與7個精品宣傳視頻,后續還將圍繞村落故事、民俗體驗等主題持續創作系列作品,讓黎雄之聲傳得更遠。從當前的宣傳數據反饋來看,這些飽含鄉土情懷的內容已收獲眾多村干部、村民及網友的點贊支持,一股股溫暖的力量正匯聚成助力黎雄村鄉村振興的澎湃動能。
(圖為僑心筑夢實踐團隊照片 陳瑋鋒 供圖)
當青年的創意與鄉土的底蘊碰撞交融,當數字的翅膀托起村落的夢想,黎雄村的蛻變之路正被點亮。這股由僑心筑夢實踐團點燃的文旅發展火種,將在各方力量的接續培育下,生長為鄉村振興的繁茂森林,讓更多鄉村在青春智慧的賦能中,綻放出屬于新時代的鄉土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