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致遠,法澤鄉梓”—— 淮北師范大學法韻小喇叭志愿服務隊開展少先隊實踐營暑期社會實踐
為積極響應國家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號召,豐富少年兒童暑期生活,近日,淮北師范大學法學院法韻小喇叭志愿服務隊奔赴濉溪縣青少年宮,開展“三下鄉”少先隊實踐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來自法學院的20余名志愿者以“小喇叭普法行,少年“法”力啟航”為主題,為少年兒童帶來了為期10天的趣味普法與素質拓展活動,此次活動聚焦趣味性與教育性融合,旨在以生動形式為少年兒童系好“法治紐扣”,在歡聲笑語中為數十名小學員開啟了一扇通往法律殿堂的啟蒙之窗。

一、趣味普法,播撒法治種子 實踐營中,志愿者們以少年兒童的認知規律和興趣點為核心,將嚴肅的法律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體驗活動。從“拒絕校園霸凌,民法典守護成長”到“生活中的法律小衛士”,志愿者們精選貼近校園與生活的真實案例,將民法典中關于青少年權益保護的條文拆解成孩子們能聽懂的“家常話”。比如用“被同學故意推搡怎么辦”“日記被偷看該如何應對”等具體場景,讓“人格權”“名譽權”等專業概念變得可觸可感;在“辨別盜版保護版權”課程中,志愿者通過對比正版與盜版書籍的印刷細節、播放創作者維權短片,結合“買盜版是否侵權”的互動辯論,引導孩子們明白“每一個創意都值得尊重”,在心里種下“守護知識產權就是守護創新”的種子。
課堂上,趣味法律知識搶答賽常常掀起小高潮——“別人借了你的文具不還,能找老師幫忙要回嗎?”“動畫片里的角色形象能隨便畫了賣嗎?”孩子們舉著小手爭相作答;情景模擬環節里,他們化身“維權小使者”,在志愿者的引導下演練“遇到欺凌如何求助”“發現盜版該向誰反映”。就在這樣的歡聲笑語中,“知法、守法、用法”的種子悄悄在童心深處扎下了根。

二、多彩活動,助力全面發展 除了普法教育,實踐營還設置了豐富的素質拓展活動。“父母角色初體驗”活動里,孩子們抽中角色標簽后,便要學著規劃“家庭開支”、模擬“輔導作業”,在笨拙又認真的角色互換中,慢慢讀懂父母日常的辛勞。當他們在愛心卡上寫下“原來媽媽做飯這么累”“爸爸加班真的好辛苦”,字里行間流淌的理解與感恩,讓親情的暖流在教室悄悄蔓延;“金話筒主持人”課程中,志愿者先播放少兒主持榜樣的精彩片段,再手把手教孩子們練發音、學站姿。從最初的低頭怯語到后來能站在臺前流暢介紹“我的小伙伴”,孩子們在一次次開口實踐中,眼神里的自信光芒越來越亮。
“趣味地理課”更是把祖國大地“搬”進了課堂:從“舌尖上的中國”聊起,孩子們知道了四川的辣、廣東的鮮,了解到不同地域的飲食密碼;“民族服飾秀”上,他們穿著簡易道具服飾模仿苗族銀飾的叮咚、藏族藏袍的舒展,在歡聲笑語中記住了各民族的獨特風采。最后拼中國地圖時,孩子們指著“這是我的家鄉”“這里有長城”,對“中國”的認同感在心中愈發清晰。
三、厚植傳統文化的根脈 “藏在傳統節日里的中國智慧”課程像一串串聯起時光的珠子,志愿者們從端午門上掛艾草的驅蚊智慧,講到中秋月圓寄寓的團圓思念;從春節貼春聯的辭舊迎新寓意,聊到重陽登高敬老的孝親傳統。一個個生動的節日故事里,孩子們知道了“清明插柳”與自然節律的關聯,明白了“冬至吃餃”背后的民俗溫情,在聽故事、猜習俗的互動中,悄然觸摸到中華文脈跨越千年的厚重。
“中華民族文化之十二生肖”課程則充滿了童趣與溫度。志愿者繪聲繪色地講起“老鼠為何排第一”“龍的傳說”等生肖故事,再用“你的生肖是什么?它有哪些吉祥寓意?”等問題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孩子們爭相分享家里長輩的生肖,在“屬虎的人很勇敢”“兔子代表溫柔”的討論中,不僅記住了十二生肖的順序,更在傳統文化的趣味互動里,讓文化自信的種子在心田悄悄扎根。

此次“三下鄉”暑期實踐營,是法學院法韻小喇叭志愿服務隊以專業之力踐行社會責任、以青春之姿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十余天的朝夕相伴中,志愿者們用法律專業的嚴謹傳遞知識,用同齡人的真誠播撒歡樂,不僅為當地孩子們的暑假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以躬身實踐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讓青春在服務社會中綻放光彩。步履不停,初心不改!未來,法韻小喇叭志愿服務隊將繼續深耕普法沃土,帶著這份與孩子們相遇的溫暖,把法治的種子播撒到更多角落,用持續的行動守護少年成長,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法治觀念的新時代好少年添磚加瓦,讓志愿之光始終照亮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