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響應國家“一老一小”政策號召,2025年7月13日至7月19日,重慶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菁華社會實踐團隊赴重慶市云陽縣農壩鎮開展了為期7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以“醫教同行,紅映鄉情”為主題,聚焦紅色文化傳承,著眼健康教育與鄉村振興,通過多元化的實踐形式,為當地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一、實踐規劃
7 月 13 日上午 8 時,菁華社會實踐團隊于重慶北站出征,下午 3 時抵達云陽縣農壩鎮,開始與政府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及工作對接。期間,帶隊老師吳祖勤著重強調了活動目標與紀律,引導團隊成員結合專業特長、個人優勢,圍繞紅色文化教育、退伍老兵調研、健康義診、留守兒童關愛四大實踐板塊,明確各自在活動策劃、執行、宣傳等環節的具體分工,以清晰職責保障實踐有序推進,發揮專業優勢服務鄉村,助力 “一老一小” 服務保障完善提升,為鄉村教育與醫療事業發展、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
二、紅色文化教育: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
重慶市云陽縣農壩鎮是川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實踐團隊認真聆聽10余名老黨員、退伍老兵講述過去的革命故事和生活經歷,讓團隊成員深刻感悟到革命精神的偉大,更激發了大家服務鄉村、奉獻社會的熱情,以實際行動賡續精神血脈,為鄉村振興凝聚青春力量。


此外,實踐團隊還在當地幼兒園組織開展“紅色故事分享會”。活動現場,團隊成員化身 “紅色故事講解員”,用生動活潑的語言講述《小英雄雨來》等經典紅色故事,同時也鼓勵孩子們主動分享自己所知的紅色故事片段,在歡聲笑語中,讓紅色文化如春雨般浸潤童心。
三、基層醫療調研:傾聽鄉村醫聲,助力健康鄉村
通過深入農壩鎮衛生院和村民家中,實踐團隊切實調研了基層醫療現狀,發現存在著部分居民健康意識薄弱、基礎醫療設備不足以及鄉村醫生日常工作負擔過重等問題。針對當地村民的實際健康需求,實踐團隊聯合農壩鎮衛生院精心組織了義診活動,為眾多村民免費提供了血壓、血糖檢測及健康咨詢服務,并發放健康宣傳手冊200余冊。

此次義診將便捷、專業的醫療服務送到村民身邊,打通了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既提升了村民健康意識與自我保健能力,緩解了部分就醫難題,也讓團隊成員對國情民情的認知更加深入,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基層服務實踐能力,為改善鄉村健康治理、助力健康中國建設貢獻了青年力量。

四、健康教育進鄉村:守護“一老一小”,傳遞健康希望
針對基層健康意識薄弱、應急能力不足及季節性健康風險突出等問題,實踐團隊在農壩鎮開展系列健康教育活動,著力提升村民健康素養與自救互救能力。活動包括:在社區活動中心開展心肺復蘇、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演示與演練;為留守兒童設計圖畫、游戲互動等趣味科普活動,普及生理與心理健康知識;深入社區、納涼點及集市,宣傳夏季高發疾病防控知識與措施。這些舉措精準回應了當地居民多層次健康需求,提升了健康服務可及性與實效性,在普及健康知識、培育健康生活方式、筑牢基層健康防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提升鄉村健康治理水平、服務“健康中國”戰略貢獻了實踐智慧。

五、總結與展望
青年一代肩負時代重任,更應以理想為帆、以本領為槳、以擔當為錨,積極投身健康中國與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重慶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菁華社會實踐團隊在此次"三下鄉"活動中,充分發揮醫學專業優勢,通過健康義診、急救培訓、紅色教育等多元形式,將課堂所學轉化為服務鄉村的實際行動。團隊成員在走訪革命遺址中感悟紅色精神,在基層醫療調研中體察民情,在健康科普互動中傳遞希望,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醫學生的責任與擔當。這場"醫教同行,紅映鄉情"的生動實踐,既是專業所學與基層需求的深度融合,更是青春理想與家國情懷的同頻共振。
未來的學習工作中,菁華社會實踐團隊將立足本次實踐活動奠定的基礎,計劃探索建立長效幫扶機制,用實際行動不斷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矢志不渝地為提升鄉村健康水平、服務國家健康中國戰略和鄉村振興事業貢獻青春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