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師大泰州學院學子廣東廣西海南暑期實踐:探運河肌理,護歲月沉香
當青春力量邂逅千年運河,會碰撞出怎樣的守護火花?當嶺南海風遇見運河波光,又將譜寫出怎樣的文化新篇?近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法學院“千年運河情,法治守護行”廣東廣西海南片區暑期實踐團隊,跨越三省多地,以青春之名,解碼運河文化傳承與法治守護課題,書寫運河保護的青春答卷。
海南:青春思維解碼運河守護
在海南,實踐團隊走進海口市美蘭區婷嶼教育集團 。交流現場,“海南與運河早有故事”的話題瞬間點燃熱情——從歷史脈絡看,運河串聯南北商貿,海南借海上貿易與運河悄然交織,明清瓊州商人借運河拓展商路的記載,成為兩地關聯的生動注腳 。
團隊成員于海南海口市美蘭區婷嶼教育集團 于青春視角,運河是成長“文化寶庫”:它是溝通南北的交通動脈,見證隋唐漕運繁華、明清商貿興衰,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承載水利智慧、旅游潛力,賦予年輕人文化認同。交流中,圍繞“用法治守護運河”,同學們聚焦運河保護法規痛點,從明確各方責任到細化懲處標準,從探索“軟硬法協同”到借鑒海南“河長制”設運河“守護人”,以青春智慧為運河護航“破題” ,讓法治守護思路更貼實際、更具實效。
廣東:南北對話讀懂運河厚重
走進廣東態譽律師事務所,實踐團隊與高校實習生、律師助理暢聊京杭大運河 。對話里,廣東與運河的隱秘聯結浮出水面:廣府商人曾沿北江 - 贛州 - 長江航線,借運河輸送嶺南絲綢、茶葉;清代廣州十三行的繁華,離不開內河航道與運河貿易路線銜接,南粵古驛道保護中發現的碼頭遺址,無聲見證這段商貿史 。
團隊于 廣東態譽律師事務所 在青春認知里,大運河是“文化密碼”:作為最古老、最長人工運河,它是南北交通動脈,讓糧食、貨物、文化自由流動;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承載民族集體記憶,提供現代水利智慧、帶動旅游發展,更賦予文化認同與自信。談及傳承,團隊認識到守護運河需文化傳承與法治護航并行,也直面“老建筑年久失修、河道污染、年輕人了解少”等難題,年輕人奇思妙想給出破局方向——運河騎行、手工藝體驗課、主題游戲、短視頻創作等,讓古老文化“潮”起來,走進年輕一代心里 。
廣西:課堂宣講厚植守護根基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中山社區,實踐團隊以“守護千年文脈,共筑法治長廊”為主題,開展大運河普法宣講 。團隊借課堂展示,貫通古今、引經據典,用對比、歷史小故事與知識問答,帶小朋友探秘“世界最長人工運河” 。
團隊成員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中山社區 從“千古運河脈脈展”,介紹京杭大運河歷史、江蘇段漕運地位及文化遺跡;到“敬畏之心護安瀾”,對比古今運河保護意識與方式,展現從人力到數字技術的跨越;再到“法治護航精神傳”,闡釋法治為運河保護提供的法律基礎與制度保障,結合案例講解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最后“傳承之力續文航”,把宣講內容故事化、趣味化,融入互動環節,激發小朋友積極性 。 課堂上,團隊成員呼吁個人與社會守護運河未來,愿大家都成運河文化“傳聲筒”,帶著歷史敬畏,走進運河肌理,講好運河故事,讓運河文脈在傾聽與守護中續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