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助力鄉村青少年全面發展,武漢學院“明德映日,慧心朗月”教育關愛暑期社會實踐團奔赴湖北省咸寧市橫溝橋鎮高新社區,開展為期14天的暑期支教活動。團隊以“知行潤桃李,青春沃新苗”為主題,旨在以多元課堂促進智趣相融,以知識為翼,為孩子們開啟多彩成長之門 ,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一、趣味學科:筑牢基礎,激發學習熱情。在基礎學科課堂教學中,團隊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教學”的創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英語課堂聚焦生活實用場景,從數字、職業等基礎詞匯教起,融入飲品、服飾等日常表達,讓知識“落地生根”。趣味互動環節更是別出心裁,“擊鼓傳花”游戲點燃課堂活力,抽到任務的孩子用英語完成趣味挑戰,在輕松氛圍中提升語言運用能力,為后續學習筑牢根基 。據觀察,原本較為內向的學生也逐漸克服膽怯心理,主動參與到課堂互動中。
二、多元課程:解鎖技能,釋放青春活力。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支教團隊精心設計了一系列科普課程,如太陽系構成和分布,二十四節氣的智慧,古代四大發明科普等。課堂上,隊員們運用多媒體課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并穿插知識問答互動,拓寬了孩子們認知邊界;音樂課將《感恩的心》《大夢想家》《左手右手》等曲目與手勢舞結合,以“唱+演”形式傳遞情感、培養藝術感知,讓孩子們在實踐和韻律中感受音樂的魅力;手工課里,剪紙藝術與扇面繪畫接力,孩子們用剪刀、畫筆勾勒創意,一幅幅生動的作品展現了孩子們的想象力;體育課上,“貼膏藥”“丟手絹”等傳統游戲回歸,讓運動活力與童年歡樂同頻共振。這些寓教于樂的藝體課程,既培養了學生們的藝術素養,又促進了身心健康發展。
三、綜合講座:守護安全,傳承文化根脈。安全教育與文化傳承并行,防溺水、防詐騙、禁毒講座為孩子們織密“安全網”,通過案例講解、情景模擬,將自護知識深植心間。防詐騙課堂上,隊員們通過情景模擬和案例分析,幫助孩子們識別常見騙局;禁毒教育中,重點講解了新型毒品的偽裝形式,如糖果毒品,提醒學生提高警惕;防溺水課程則結合當地環境,傳授實用的自救互救知識。
文化宣傳方面,團隊以湖北省博物館的珍貴文物為引,通過圖片展示和趣味講解,帶領學生們了解編鐘、青銅器等荊楚文化瑰寶,探尋荊楚文明密碼,親身感受歷史厚重與文化魅力。在互動環節,孩子們用彩泥制作簡易文物模型,讓文化傳承“活”起來 ;在書法教學中,團隊成員從基本筆畫入手,指導孩子們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和運筆方法。重點強調“橫平豎直、結構勻稱”的書寫規范,培養“一筆一劃認真寫”的良好習慣,打牢硬筆書法基礎,在橫豎撇捺間傳承漢字美學體會。
四、青春賦能:以愛為帆,奔赴成長山海。在咸寧支教的每天下午,教室里總能看到支教隊員們俯身指導作業的身影。他們輕聲細語地為孩子們講解題目,鉛筆沙沙作響間,隊員們用紅筆在作業本上留下細致的批注,有時是一個鼓勵的星星,有時是解題思路的提示。隨著輔導的深入,孩子們舉手的次數變多了,作業本上的橡皮擦痕跡也漸漸減少。這些看似平常的課后時光,正悄然見證著孩子們的進步與成長。
此次活動中,志愿者們化身“引路人”,將知識轉化為成長養分,用陪伴點亮鄉村孩子的暑期時光。從課堂設計到活動落地,每一份用心都化作孩子們眼中的光亮。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青春力量的雙向奔赴——孩子們收獲成長,志愿者們體悟責任與擔當,讓“三下鄉”的意義在實踐中愈發厚重。隊員們用專業與愛心搭建起知識傳遞的橋梁,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求知的種子。這支年輕的隊伍,正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當代大學生的擔當,讓教育的溫度在鄉野間持續流淌。
文稿:劉智娜 程雯靜
攝影:支教團隊
編輯:鄧莉
校對:夏勝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