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訪嵐山茶田 澆灌鄉村新芽
為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響應新時代“三農”工作要求,結合我國茶產業歷史悠久、在鄉村經濟中地位重要的實際,探索茶產業助力鄉村發展的路徑。7月9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茶田守望實踐隊”奔赴日照市嵐山區高興鎮潘家洼村、安家湖村、卜家村、汪家莊村,開展茶產業調研實踐活動,以青春力量為鄉村茶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當日清晨,實踐隊隊員們集合完畢,帶著對茶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探索熱情,向著嵐山區高興鎮進發。此次調研聚焦當地茶產業發展,旨在挖掘茶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的潛力,為鄉村發展尋思路、獻良策。“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產業發展指明方向,茶產業作為嵐山特色產業,我們希望通過調研,助力其更好賦能鄉村發展。”實踐隊隊長在出發前說道,隊員們也滿懷期待,盼著在茶鄉土地上收獲實踐成果。
走訪茶村,觸摸產業脈絡抵達高興鎮,實踐隊首先來到潘家洼村的春萍茶廠。簡潔的“春萍茶廠”指示牌、“春萍茶業”標識,成為當地茶產業發展的具象縮影。隊員們圍繞茶廠,了解其生產規模、茶葉加工流程。據茶廠工作人員介紹,茶廠依托當地茶園資源,從鮮葉采摘到成品茶出廠,形成一套相對成熟的生產體系,為周邊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帶動村民增收。這讓隊員們直觀看到茶產業在鄉村經濟發展中發揮的“造血”功能,是鄉村產業振興的生動實踐。

圖為實踐隊隊員詢問茶農茶葉采摘相關問題。王晶 供圖
茶園交流,聆聽茶農心聲在潘家洼村、安家湖村等村莊的茶園里,實踐隊隊員們與茶農深入交流耐心詢問茶葉種植管理、采摘銷售等情況,茶農講述著茶園一年的勞作周期,從春季施肥、采茶,到夏季除草、養護,茶葉收成與市場價格波動,都牽動著茶農收入。除了茶農之外,實踐隊員們的走訪調研對象還包括茶廠老板、合作社員工等人員,為了擴大調查范圍,更好的了解茶產業鏈的相關信息。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茶園與茶農交流場景。袁成鑫 供圖
交流中,隊員們了解到,茶農們在種植技術、市場信息獲取等方面存在需求。比如,部分茶農對新型綠色防控技術、有機種植模式了解有限,在應對茶葉病蟲害時,多依賴傳統農藥;面對市場價格波動,缺乏有效的市場分析和銷售策略,往往被動接受收購價格。這些問題,讓實踐隊意識到茶產業發展要助力鄉村振興,需在技術扶持、市場賦能等方面發力。
青春獻策,助力產業振興嵐山區高興鎮有著適宜茶樹生長的自然環境,多年茶產業發展,已形成一定產業基礎。茶產業作為綠色、可持續產業,契合鄉村振興戰略中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要求。發展茶產業,既能讓村民腰包鼓起來,又能依托茶園生態,發展茶文化旅游、休閑體驗等新業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豐富鄉村產業業態,為鄉村振興提供多元支撐。像安家湖村、卜家村、汪家莊村等,可借助連片茶園資源,打造茶旅融合項目,吸引游客,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

圖為“茶田守望實踐隊”全體成員合影。王晶 供圖
此次嵐山區高興鎮茶產業調研,是“茶田守望實踐隊”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未來,實踐隊將持續關注茶產業發展,以多元行動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讓青春在賦能茶鄉發展中綻放光彩,期待更多青春力量投身實踐,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通訊員 林睿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