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午,華東理工大學“茶油翠田”實踐團深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聯合鎮連云村,開啟了一場沉浸式農耕文化研學之旅。被譽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的聯合梯田,成為了團隊成員們感知鄉村振興脈搏的生動課堂。

走近聯合梯田,一幅大地精心繪制的水墨長軸在眼前緩緩展開。目之所及,是層巒疊翠、蜿蜒起伏的磅礴氣勢。千峰藏絮,萬壑生紗,晨光一潑,山便浮在素煙的浪里;遠處村落點綴其間,與梯田、青山、藍天共同構成了一幅和諧共生、震撼人心的生態畫卷,堪稱大地藝術的奇觀與天人合一的杰作。

團隊成員深入梯田,近距離觀察了這一獨具特色的土地利用方式。成員們注意到,為了克服并利用群山環繞、降雨集中的自然環境,當地農民因地制宜,制作了軌道運糧車、谷物叉等特色農業制具,展現了卓越的農業智慧。在千層翠色鋪展的梯田間,團隊成員們親身感受了延續千年的稻作智慧與生態和諧。

在當地民俗博物館,一件件農具與生活器物無聲講述著農耕文明的深厚積淀,讓年輕學子對鄉土文化的生命力有了具象認知。成員們親身體驗了剝殼機、磨面機等傳統農業器具,深切地體悟到古代先民們在農業領域的非凡智慧。

隨后,團隊來到了連云村村民委員會,與連云村書記鄭雄燕展開了面對面的互動座談會。會上,鄭書記向團隊成員們詳細介紹了梯田農業系統的獨特價值與保護現狀。
成員們了解到,連云村的農業種植主要圍繞被譽為“梯田三寶”的水稻、白曬花生、田埂豆;由于山地海拔較高,當地水稻只能采取一年一收的模式;為應對雨季集中、地勢陡峭引發的大量自然災害,當地花費大量精力疏通溝渠,并利用梯田的蓄水能力,做好排水工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當地大力開發“農業+旅游”的產業合作模式,將農業融入旅游業等新興產業,擴大當地農業文化影響力,提升產業經濟活力。

如今,連云村依然在為開辟林下經濟新模式、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而努力。
團隊成員們深入鄉村基層,采訪了當地村民,詢問了他們有關于農村產業與經濟發展狀況的相關問題。村民們十分熱情地回答了同學們的問題,并對同學們的實踐給予了肯定。

此次對連云村聯合梯田的實地調研活動,既加深了成員們對聯合梯田這類特色農業文化遺產的了解,也增強成員們對文化資源成果轉化與鄉村發展的理解深度,激勵同學們借助所學知識,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