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漫野入心懷,產業振興探路來
為探尋茶農發展新路徑,助力鄉村產業振興,2025年7月9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茶田守望”社會實踐隊深入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高興鎮,在潘家洼村、安家湖村、卜家村、汪家莊村展開實地調研。實踐隊員們通過問卷、訪談、實地觀察等多種形式,走訪茶農、探訪茶廠,面對面了解高興鎮茶產業發展情況,聚焦茶農生產經營現狀,為規避發展風險、提升收益提供實踐參考。
周密籌備,筑牢調研堅實基礎為探求茶農當前勉勵的最需解決的核心問題,“茶田守望”實踐隊在開展調研前調動全體成員進行充分準備。2025年6月22日,實踐隊召開動員會,根據搜集到的資料以及對茶產業的初步理解,隊長王晶陳述此次實踐的主要目的與內容,隊員們通過此次動員會對社會實踐內容有了初步了解。

圖為隊長王晶為實踐隊員開會講解社會實踐具體安排。袁成鑫 供圖
本次社會實踐動員會,隊長從實踐內容、實踐方式、調查地點和成員分工四方面進行講述,調查問卷涵蓋農戶家庭基本情況、茶園利用現狀、生計資本、生計風險、生計策略和意愿與新技術六個方面,實踐方式包括問卷調查、訪談調查、觀察調查、實地調查、文獻資料調查等五種,隊長多次強調調查的嚴謹性并著重說明詢問時的禮貌問題。本次會議的召開,為后期社會實踐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深入茶田,細察產業發展實況2025年7月9日,實踐團隊前往日照市嵐山區高興鎮,主要針對鎮中潘家洼村、安家湖村、卜家村、汪家莊村等地常住農戶、茶廠老板等人群進行問卷提問,為提高問卷調查效率,實踐隊員在田間小路快步穿行,隨機采訪茶田中正在勞作的采茶人,同時探訪多家茶廠,實地調查茶葉制作,近距離了解制茶過程。
在調研過程中,實踐隊員針對村民難以理解問卷中的部分問題進行通俗化解讀與細致講解。根據最終調查結果的收集與分析,實踐隊員發現當前茶農仍停留在手工播種與采摘階段,機械化程度較低。高興鎮多數茶農對當前茶葉價格滿意程度一般,但也表示當季茶葉的價格屬于較高水平,由此可見,茶葉價格存在季節性波動。采茶人所有茶田多為自家農田,以種茶為主,而茶場老板則多為租賃,二者的共同點則是茶田均距自家較遠,往來不便,且茶田受旱澇、霜凍以及病蟲害影響較大,產量易受較大影響。
同時,實踐隊員還發現,茶廠老板對新品種茶葉關注度較高,而茶農則因為自身文化水平以及對新事物的不關心而了解較少,大部分農戶希望政府能為茶葉宣傳推出對應政策,給出種茶補貼,為農戶種茶提供相應扶持。因對網絡發展的認知有限,茶廠老板以及茶農對網上銷售的意愿較低。

圖為春雨茶廠老板為小組成員講解制茶過程。袁成鑫 供圖
以茶為脈,開拓鄉村振興新局“茶田守望”社會實踐隊在日照市嵐山區開展的一天調研,讓隊員們對當地各村茶園經營態勢與農戶生計圖景有了初步認知。通過實地走訪等多元方式,近距離觸摸到“南茶北引”政策在這片土地上扎根結果的鮮活實踐,不僅為深化該政策研究打開了具象窗口,更給后續探索“茶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積累了珍貴的一線素材與實踐感悟。調研中,隊員們聚焦茶園經營模式差異、農戶生產實況及產業發展瓶頸等核心問題,細致記錄一手信息。這些發現不僅讓“南茶北引”政策的實踐邏輯變得可感可知,更啟發了隊員們對“以茶為媒激活鄉村振興”的深層思考,為后續系統性研究筑牢了根基。
調研結束后,隊員們結合專業所長,系統匯總調研數據,形成了詳實的茶業振興分析報告。這份成果旨在為地方茶產業協會、種植合作社及相關研究機構提供實踐依據,助力精準把握茶業轉型的關鍵節點,加速鄉村特色產業的提質增效。從“單一種植”到“三產融合”的突破,不僅是茶業發展模式的革新,更是鄉村經濟活力的生動展現。通過此次實踐探索,期望能為茶產區的產業升級注入動力,助力構建生產高效、品牌響亮、文化繁榮、農民增收的茶業振興新格局。在此過程中,隊員們深化了對鄉村產業的認知,錘煉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為今后投身茶業振興實踐、服務鄉村發展筑牢了基礎。(通訊員 勾夢凡)

圖為“茶田守望”實踐隊成員合照。袁成鑫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