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168小時:廣東財貿職業學院數字筑夢隊與80個孩子的鄉村科技之約
為積極響應廣東省“百千萬工程”號召,2025年7月5日至11日,廣東財貿職業學院數字筑夢隊深入茂名電白區馬踏鎮黃羌村,聯合駐馬踏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馬踏鎮黃羌村民委員會、廣東財貿職業學院農村科技特派員、北根小學與土地水小學,開展為期7天共計168小時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以“青春+科技”之力,深入鄉村調研當八地兒童,打造九大特色課程,點亮80余名學童的暑期課堂,以實際行動詮釋青年擔當。
數字筑夢隊與北根小學合影 團隊成員 崔家峪 張楊錦 攝
走村入戶察民情,文化調研潤初心
實踐活動首日,筑夢隊成員攜手深入黃羌村16余戶家庭,關愛留守兒童,傾聽家長心聲,認真記錄孩子在學習中的困難與對教育的期望。
“我們最擔心的是孩子假期沒人輔導功課。”一位村民在訪談中說道。聽到這句話,團隊成員鄧利琪默默在筆記本上加粗了“補習安排”幾個字。入戶調研,不只是表格與記錄,更是一場走進民心的對話。
帶隊老師與當地兒童交談 團隊成員 崔家峪 張楊錦 攝
“這香味像爺爺的藥柜。”隊員張楊錦低聲說道,道出了青年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親切記憶與情感共鳴。上午9點,筑夢隊走進電白區觀珠鎮沉香展覽館,參觀沉香產業鏈的發展過程,并深入沉香制作工坊,深入了解沉香制品的加工過程。木香繚繞中,文化的脈搏悄然浮現。
商戶正在加工沉香鏈珠 團隊成員 崔家峪 張楊錦 攝
科技星火照童心,智慧課堂筑夢行
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5點,筑夢隊圍繞“科技+素養”開設九大模塊課程:物理光學、物理力學、人工智能、AI繪圖、化學實驗、手工折紙、生態小知識、心理小知識、演講表達。
第一堂光學課《你想成為光嗎?》一開場就牢牢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當光線透過亞克力板折射形成虛像,一幅幅神奇的立體畫面仿佛懸浮在空中,孩子們驚呼連連,紛紛圍上前去“抓住”空中的圖像。“老師,那個圖像真的在飛!”一個小男孩興奮地喊道,眼中寫滿了驚奇與好奇。
本次課程采用“現象觀察—原理探究—生活應用”的三步教學法,從光的折射現象入手,深入講解其背后的科學原理,并拓展到全息投影、光纖通信、激光治療等生活與前沿科技的結合點。團隊成員顏世康設計并演示的實驗裝置,正是利用亞克力板折射原理制作的簡易全息投影儀,通過特定角度排列的透明板,讓二維畫面實現三維視覺效果,孩子們仿佛置身科幻電影,科技的魅力也悄然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小老師正在上《如何使用Al》 團隊成員 崔家峪 張楊錦 攝
小老師正在教孩子折紙 團隊成員 崔家峪 張楊錦 攝
多維課堂植入愛,數據記錄熱度高
在五天課程中,團隊共組織課程24場次,服務學生90人次,演講比賽平均參與時長10分鐘/人,互動問答總次數超過320次,課堂滿意度高達99%。
“冬日里小朋友打雪仗”AI繪圖課上,9歲的小佳笑著說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心理課程中,團隊成員帶領孩子們參與“煩惱飛行器”游戲,引導他們將內心的困擾寫在折紙小飛機上,再一同將它們飛出窗外,寓意釋放情緒、輕裝前行。小偉認真寫下心事后輕輕一拋,說道:“希望把這些煩惱都飛走,爸爸媽媽就能多陪陪我。”在這一刻,孩子們學會了傾訴與放下,也悄然種下了自我療愈的種子。一個個細節,像微光照進心田。
課堂上展示簡易全息投影 團隊成員 崔家峪 張楊錦 攝
正在課堂互動 團隊成員 崔家峪 張楊錦 攝
財貿學子逐光行,青春熱血筑夢田
支教時光悄然落幕,但科技的種子已悄然播撒進黃羌的土地上。孩子們揮手告別時,口中仍念著“光學”“AI”“機器人”。他們眼中有光,心中有夢。筑夢隊成員也在服務中汲取成長。“第一次講一整堂課,緊張得晚上睡不著。”團隊成員姚同學回憶道,“但孩子一笑,我就不怕了。”團隊將所學專業與鄉村教育精準對接,為鄉村振興注入了青春力量。
憑借出色的組織能力與扎實的服務成果,數字筑夢隊榮獲馬踏鎮北根小學與黃羌村委會聯合頒發的兩封表揚信,充分肯定其在教育幫扶、文化調研和基層走訪等方面所展現的責任與擔當。這不僅是一紙榮譽,更是一次對團隊精神的高度認可。
回望7天、80余名學童、九門課程、16余次入戶,青春被深深刻在了黃羌的田埂上。未來,數字筑夢隊將繼續踏上鄉野征程,以科技為光、以教育為帆,奔赴屬于新時代青年的答卷之路。
通訊員 鄒玉蓉 肖慧欣
聯系方式:19179019712 14760460572
指導老師 李月釗 杜悅
突擊隊名稱 廣東財貿職業學院數字筑夢隊
結對單位 馬踏鎮人民政府
服務地點 茂名市電白區黃羌村委會
團隊介紹 廣東財貿職業學院數字筑夢隊,以“青春+科技”為核心,深入鄉村開展科技支教與文化調研,服務兒童成長,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