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知化學要躬行,志愿服務總關情。7月2日上午,化學化工學院“化學生活匯”志愿服務團社會實踐活動在河南師大家屬院職工生活廣場正式啟動。
活動伊始,團隊負責人李子涵帶領成員進行現場工作部署,明確實踐紀律與服務規范。她強調,各小組需建立“分工清單—協作機制—成效臺賬”的工作閉環,在服務中踐行“三實準則”:做解決實際問題的實事、懷耐心傾聽需求的誠心、守禮貌待人接物的規范,讓“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活動主旨落地為具體行動。

當日8時至12時,志愿者們結合化學專業特長,圍繞“科學居家”主題開展系列服務:通過實驗演示講解偏酸性洗發水的頭皮護理原理,演示茶壺去垢與鐵鍋除脂的化學配方,將抽象的化學知識轉化為居民易懂的生活技巧。服務過程中,團隊成員主動上前詢問需求,形成“講解組—實操組—調研組”的聯動模式——講解組手持pH試紙對比試劑酸堿度,實操組用鋼絲球演示不同清潔劑的使用方法,調研組則記錄居民關于家居清潔的高頻問題。一位退休校友在交流中感慨:“當年沒機會參與這樣的實踐太遺憾了,你們用專業幫大家解決難題,這種擔當值得點贊!”
烈日下,志愿者們的服務熱情絲毫不減。他們戴著手套調試小蘇打與白醋的最佳配比,針對不銹鋼、陶瓷等不同材質廚具定制清潔方案,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清洗鐵鍋后送貨上門,為需要清潔試劑的居民仔細包裝并附上手寫使用說明。居民們送來的冰鎮綠豆湯、擦汗紙巾,與“孩子們辛苦了”的暖心話語,構成夏日里最動人的雙向奔赴。李子涵帶領組長張堉、劉宗尚、高祎恒向居民詳解活動意義,不少參與者表示:“不僅家里的油污沒了,更感受到年輕人帶來的科學新風。”

此次實踐活動既以專業服務改善了社區環境,更讓青年學子在“理論應用—需求響應—價值實現”的過程中深化了社會責任感。下一步,志愿服務團將根據居民反饋優化服務項目,讓化學知識持續賦能生活,以青春力量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鮮活動能。
7月3日上午,“化學生活匯”志愿服務團在7月2日完成師大家屬院暑期社會實踐之旅后,又走進學校周邊另一社區——綠營小區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實踐活動,用專業知識和青春熱情為該社區的良好發展貢獻力量。
志愿服務團在活動開始前進行了精心籌備和充分調研,他們深入實地調查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細致地走訪和交流,充分了解居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化學相關難題。同時,團隊成員就如何更好地向居民科普化學知識進行了充分探討,結合調研結果制定了詳細的志愿服務活動計劃,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活動當天,團隊成員分工明確,行動有序。成員們在攤位上為居民進行生活中常見化學知識的講解,通過白醋和小蘇打向居民演示油鍋除鐵銹、水壺除水垢的過程,并深入淺出地講解其中原理,耐心解答居民的疑問,種種暖心舉動獲得了居民們的高度贊揚。

活動指導教師、2023級輔導員邢凱進行了總結。他指出,本次綠營小區實踐活動延續了先前師大家屬院實踐活動的專業底色,通過 “需求調研 — 方案定制 — 精準服務”的閉環模式,讓化學知識真正扎根生活土壤;學生在志愿服務中既要當好 “科普宣傳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拆解化學原理,更要做好 “問題解決者”,把實驗室的嚴謹態度轉化為開展社區服務的務實行動,在幫助居民解決具體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錘煉專業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