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胡耀月 馬立心)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推動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2025年7月5日至18日,成都外國語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邑程新夢·星光共伴”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成都市大邑縣鶴鳴鎮新民村,開展了為期兩周的特色托管教學活動。團隊借助多元教學方式,既為當地教育發展提供助力,又為鄉村教育振興貢獻了青春力量。
圖為當地村委會工作人員、學生與團隊成員合照(張儀萍供圖)
深耕課堂夯根基,分層教學促成長
基教啟蒙,村教煥新。團隊通過走訪調查等方式,了解孩子們的年齡、興趣以及知識儲備,為后續開展語數外等基礎學科教學進行精準規劃,并結合生活場景,以游戲化形式融入知識。語文課堂以美食、甲骨文等話題為切入點,使知識在具體情境中可感可觸。數學和英語課程則依據學生年齡實施分層教學,契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此類教學設計有助于培養孩子們的協作與溝通能力,為其學習與成長奠定了基礎。
鄉村聆聽小語種,跨越隔閡繪新聲
小語傳情,鄉教筑夢。“Ciao”(意大利語“你好”)、“Hola”(西班牙語“你好”)、“Привет”(俄語“你好”),團隊憑借意大利語、西班牙語、俄語等特色小語種語言,為孩子們搭建起溝通的橋梁。運用趣味動畫、簡易對話、小語種配音等教學方法助力孩子們掌握基礎外語表達能力。課堂上,孩子們對異國地理風貌和傳統習俗充滿熱情。團隊成員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為鄉村孩子們打開了通往世界的窗口,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領略異國文化的魅力。
圖為西班牙語教學課堂照片(林啟凡供圖)
科普宣教護身心,健康知識記心間
身心護航,青春潤心。生理衛生課聚焦“成長中的身體變化”,團隊成員借助模型演示、互動問答等多樣化方式,引導孩子們以科學的方式認識身體變化,培養衛生習慣;心理健康課融入“情緒氣象臺”、“信任盲行”等游戲元素,傳授情緒管理技巧,搭建傾訴與互助平臺。課程內容生動有趣,讓孩子們在互動中收獲自信與勇氣。此類課程既傳授了知識,也播撒下成長的種子,為孩子們筑起身心守護的橋梁。
志愿送教筑安全,防溺防患潤童心
防溺防震,安全筑盾。團隊成員通過播放安全知識動畫、示范避險動作,并結合水域特點繪制警示圖、標注風險區域,引導兒童模仿學習,將防震防溺知識與韻律化口訣緊密結合,使其滲入鄉村生活,為鄉村兒童成長保駕護航。
紅心向黨育新苗,革命薪火代代傳
紅色課堂,浸潤童心。課程內容涵蓋詩歌朗誦與《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賞析。孩子們通過詩歌朗誦,深入感悟紅色經典詩作的內涵;電影賞析則引導孩子們領會紅色故事的精神實質。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孩子們領會先輩的理想信念,增強愛國情感,使紅色血脈融入其成長歷程。
圖為孩子們觀看紅色革命影片(唐彬雁供圖)
筍皮巧制傳技藝,竹筷精磨承匠心
非遺課堂,巧手傳韻。為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于鄉村扎根生長,團隊結合新民村的鄉土特色,將非遺技藝融入托管課程,精心打造了 “筍皮貼畫創作”、“竹筷磨制” 等非遺實踐課堂。團隊提前走訪了當地資深手藝人,學習傳統技法,理解文化內涵。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將實物展示、步驟剖析與悉心指導相結合,助力成員掌握技藝要領。課堂上,團隊成員采用手把手教學與小組協作的互動模式,引導孩子們參與筍皮裁剪粘貼及竹筷打磨塑形。沉浸式的文化體驗,使孩子們在動手實踐過程中體悟到鄉土非遺的獨特韻味,更強化了孩子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與熱愛,促使傳統技藝在年輕一代的傳承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圖為筍皮貼畫教學現場(袁宇供圖)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彰顯了教育關懷的理念。團隊借助多語種優勢,讓文化綻放光彩,同時通過實踐體驗提升了孩子們的安全意識與綜合素質。此外,該活動也培養了團隊成員耐心細致、團結互助的品格,增強了溝通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未來,成都外國語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將持續深入推進并拓展相關工作,為鄉村孩子的成長之路注入更多溫暖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