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燕趙,暑氣正盛,中央司法警官學院青衿知行團帶著“法治潤基層·愛國筑新魂”的初心,走進河北阜平、保定等地。一周時間里,他們循著歷史足跡、扎根基層土壤、貼近群眾需求,用一場場有溫度、有深度的普法活動,讓法治精神與愛國情懷在鄉土間交融生長。
歷史坐標上的精神傳承:從抗戰記憶到法治信仰 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西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成了“歷史課堂”與“法治驛站”的結合體。
上午9時,知行團成員以盧溝橋事變為起點,用“戰場家書”“英烈故事”串聯起抗戰歲月。10時整,防空警報響起,全體人員肅立默哀,三分鐘寂靜里,歷史的厚重與和平的珍貴直抵人心。國防普法環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條文被解讀為“保家衛國是每個公民的法律義務”,讓“國家安全”從抽象概念變得具體可感。
最動人的是非遺剪紙體驗——孩子們在指導下剪刻出火箭、國旗、和平鴿,紅色紋路里,愛國情懷與法治精神完成了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這里,歷史不僅是記憶,更成了滋養法治信仰的土壤。

圖為知行團成員幫助孩子們完成剪紙作品 (周緣圓供圖)

圖為知行團成員帶領孩子們默哀 (王思棋供圖)
基層肌理中的治理實踐:解碼“楓橋經驗”的法治密碼 在城南莊法庭,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圖景生動展開。“99%的案件能在線辦理,老年人不會用手機?我們上門;跨省打官司?跨域立案讓群眾少跑腿。”李建橋庭長指著智慧訴訟服務終端介紹科技賦能的司法便利。紅色調解室內,退休老干部化身“特邀調解員”,用鄉音鄉情化解糾紛,讓法庭調撤率從2023年的65%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85%,上訴率僅0.27%。
“六戶村民被拖欠地租60余萬元,10天促成還款”的案例,印證了“法官+N”聯動機制的高效;3000多名“老區義警”則成了流動的法治觸角,讓鄰里糾紛“化于未訴”。知行團成員還通過模擬法庭體驗,親身體會“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基層治理智慧——在這里,法治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融入田間地頭的“活教材”。

圖為城南莊人民法庭李建橋庭長為成員們介紹法庭發展歷程及實踐成效(張境軒供圖)

圖為李庭長為成員們答疑解惑(羅上杰供圖)
童心世界里的種子播撒:校園普法的“沉浸式”啟蒙八一小學的課堂上,普法以孩子們能懂的方式展開。
“間諜可能像藏在糖果里的刺!”7月10日上午,動畫短片揭開反間諜教育序幕。反間諜法講解中,“12339舉報電話”被反復強調,情景劇里“間諜拍攝軍事設施”的劇情剛上演,就被孩子們齊聲制止,全場齊誦舉報電話,讓安全意識深植童心。
下午的民法課堂更接地氣。“撿到玩具能歸自己嗎?”“壓歲錢買游戲機,爸媽能退嗎?”知行團成員用日常里的小故事解讀民法典,讓孩子們在“法律小問答”中明白:“法律就在書包里、放學路上。”
7月11日的“反校園霸凌”課上,情景劇再現“圍堵”“嘲笑”等場景,孩子們喊出“不能這樣做”,成員們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講解,讓“法律保護每一個人”的信念扎根心間。


圖為成員們在阜平縣八一希望小學開展普法宣講(張境軒 王思棋供圖)
街頭巷尾間的全民參與:法治宣傳的“精準滴灌” 從校園到社區,普法觸角延伸至每個角落。
7月11日下午,社區廣場、街道商鋪成了普法主陣地。知行團與城南莊派出所開展合作,采取“定點講解+流動服務”模式,向群眾派發普法宣傳手冊。手冊上的漫畫和案例,讓國防法、愛國主義教育法、禁毒法變得“能看懂、用得上”。面對群眾的疑問,隊員們耐心解答,互動熱烈,法治氛圍在街頭巷尾悄然升溫。


圖為成員們在城南莊社區街頭向群眾派發普法手冊(張境軒 羅上杰供圖)
從歷史記憶到現實治理,從童心啟蒙到全民參與,這場“三下鄉”活動以“歷史鑄魂、實踐筑基、情感賦能”為脈絡,讓法治精神真正融入燕趙大地的鄉土肌理。那些種下的種子、傳遞的手冊,終將生長為守護家國的茂密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