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為了深入貫徹落實資助育人理念,江蘇科技大學組織部分學生開展暑假社會實踐活動,走進喀什地區張騫紀念館,通過參觀歷史遺跡、學習英雄事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旨在引導受助學子銘記成長歷程,傳承先輩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追溯歷史足跡,感悟時代擔當”為主題。在張騫紀念館,講解員結合文物陳列、場景復原及影像資料,詳細介紹了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歷史背景與卓越貢獻。從肩負使命出塞,到被匈奴囚禁十余年仍持漢節不失,再到開辟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張騫“鑿空西域”的壯舉讓在場學子深刻體會到古代先賢“為國擔當、不畏艱險”的精神內核。
活動中,學子們重點學習了“帕米爾雄鷹”拉齊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跡。通過專題展區的圖片、視頻及實物展示,大家了解到拉齊尼一家三代接力守護邊疆的故事:他常年往返于冰封雪凍的紅其拉甫巡邏線,為邊防戰士當向導、為牧民解危難,2021年因救落水兒童不幸犧牲,用生命踐行了“守護國土”的誓言。“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的鏗鏘話語,讓現場學子深受觸動。

“從張騫‘持節不失’的堅守,到拉齊尼‘舍身救人’的大愛,他們的精神跨越千年卻一脈相承。”來自人文社科學院的受助學子蘇比努爾·赫克木同學表示,作為被國家和學校資助的學生,更應懂得“被關懷”與“勇擔當”的辯證關系,未來將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
據活動組織者孫老師介紹,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資助育人”系列活動的重要環節,通過將歷史教育與現實榜樣相結合,幫助受助學子在沉浸式體驗中筑牢信念之基。下一步,學校將持續開展此類活動,引導青年學子從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中汲取力量,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青年。
撰稿人:蘇比努爾·赫克木
攝影師:米爾扎提·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