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探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7月24日,桂林理工大學“問水平陸?青力青為”實踐團先后前往欽州宋墻遺址公園、馮子材故居和廣州會館等地,開展了一場深刻的愛國主義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在歷史現場感悟家國精神,在紅色浸潤中強化青年擔當。
宋墻遺址公園:觸摸古城記憶,感悟守土情懷
在欽州宋墻遺址公園,實踐團成員沿著斑駁的古城墻緩步前行,在講解員的引導下了解遺址歷史背景。宋墻作為古代欽州城防重要遺存,見證了歷代先民守護家園的歲月,墻體上的磚石痕跡,仿佛仍在訴說著抵御外侮、保家衛國的故事。
“古城墻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守土有責’精神的載體。”實踐團成員在參觀中不時駐足凝視,結合史料記載交流感悟。大家表示,從古城墻的防御功能中,更能理解“家國安寧需要代代守護”的深刻含義,這種精神在當代仍需青年傳承。

圖為實踐團成員講解小董抗日武裝起義歷史(楊婷媛攝)
馮子材故居:聆聽英雄故事,傳承報國精神
走進馮子材故居,“宮保第”匾額下的歷史陳列,生動還原了抗法民族英雄馮子材的生平事跡。從早年治軍練兵的嚴謹,到鎮南關大捷中“身先士卒、奮勇殺敵”的壯舉,再到晚年心系邊疆的家國情懷,實踐團成員通過實物展品、圖文資料和場景復原,深入了解這位民族英雄的愛國歷程。
在馮子材雕像前,實踐團成員集體聆聽“鎮南關大捷”的戰斗故事——年近七旬的馮子材率部浴血奮戰,擊退法軍入侵,捍衛國家領土完整。“英雄雖已遠去,但‘保家衛國、寸土不讓’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一位成員的感慨引發共鳴。

圖為實踐團指導老師講解相關歷史知識(楊婷媛攝)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馮子材故居內部(楊婷媛攝)
廣州會館:回望商貿往事,感知家國同頻
廣州會館作為欽州市重要的紅色文化地標,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步入會館,古樸的建筑風格與豐富的歷史展品相得益彰,仿佛將人們帶回了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這里曾是革命志士秘密集會、傳遞情報的重要場所,見證了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奮斗的崢嶸歲月。墻上一幅幅珍貴的老照片、展柜里一件件飽經滄桑的文物,都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實踐團成員在參觀中感悟到:“愛國從不是抽象的,無論是戰場殺敵還是實業興邦,都在用不同方式守護家國,這正是我們青年需要傳承的擔當。”

圖為實踐團在廣州會館的合影(楊婷媛攝)
此次紅色研學活動,不僅讓實踐團成員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精神洗禮,也進一步堅定了大家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時代使命的信念。實踐團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不斷深入學習革命歷史和革命精神,將所學所悟轉化為實際行動,在今后的學習和實踐中踐行初心使命,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