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廈門醫學院"取經百強·聚力鄉興實踐行"實踐隊深入福建省南平市水吉鎮全國骨干科技特派員仁山示范基地展開實地調研。在水吉鎮團委書記的全程講解下,隊員們系統考察了科技特派員如何助力仁山村實現從貧困村到年產值3.1億元示范村的華麗蛻變。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基地相關工作人員帶領下前往種植棚考察
從抗災重建到鄉村振興 1998年南平特大洪災后,習近平在調研中發現科技助農的成功實踐,親自推動創立科技特派員制度。2002年,習近平撰寫的經驗總結文章將這一"南平經驗"推向全國,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模式。仁山村作為該制度的首批實踐地,見證了科技扶貧的歷史性突破。
科技賦能的生動實踐 在科技特派員的持續幫扶下,仁山村實現了兩大產業突破:通過橘柚品種改良提升產品競爭力,依托葡萄產業構建完整產業鏈。這種"專家駐點+技術賦能+產業培育"的模式不僅帶動村民增收,更吸引大批青壯年返鄉創業,使村莊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制度創新的時代價值 調研中實踐隊隊員們深刻認識到,科技特派員制度已從最初的技術指導,發展為涵蓋人才培育、技術推廣、產業孵化的綜合性服務平臺。這一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方案,既為國內鄉村發展提供范本,也為發展中國家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
圖為實踐隊隊員采訪科技特派員林遠興
通過此次調研,實踐隊不僅直觀感受到農業現代化對鄉村振興的關鍵作用,更從科技特派員"需求導向、人才下沉、持續創新"的工作機制中獲得啟發。未來,實踐隊隊員們將把調研收獲轉化為專業學習的動力,探索醫療衛生人才服務基層的新路徑。
圖為實踐隊隊員合照
作者:黃雪、桂伊涵、吳培雯、顏沛垚、王璐、黃雅卿、何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