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將垃圾分類理念深入推進,7月22日,資環學院赴蜀山區志愿服務實踐團在社區工作人員的熱情協助下,成功走進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問卷調研,順利完成100份有效問卷收集。活動中,團隊不僅通過問卷深入了解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與實踐情況,還同步推廣可降解明信片,讓綠色環保理念隨調研深入社區肌理。
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協調引導下,實踐團成員高效開展工作。成員們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接觸到更多居民,耐心引導大家填寫涵蓋分類態度、知識水平、參與度等維度的問卷,通過細致溝通確保數據真實有效。同時,實踐團成員結合實際場景向居民詳細介紹可降解明信片的優勢,從環保材質、自然降解原理到減少垃圾污染的實際意義,讓居民直觀感受綠色物品的重要性與價值。
“這種明信片用完能自己‘消失’,真的很環保!”一位居民接過可降解明信片時感慨道。實踐團成員以實物為載體,將抽象的環保理念轉化為可觸摸的生活場景,讓綠色觀念在互動中自然滲透。
對100份問卷的初步分析顯示,垃圾分類在社區的推廣呈現“積極面與待改進點并存”的特點。從積極信號來看,大多數居民對垃圾分類持積極態度,認可其在環境保護、節約資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且參與日常分類的比例較為可觀,顯示出良好的群眾基礎。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待解難題,如居民在垃圾分類知識儲備上存在不足,對不同類別垃圾的了解程度參差不齊;垃圾分類政策的實施效果和居民滿意度仍有提升空間,社區分類普及、居民參與積極性以及設施完善度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在宣傳方式上,雖社區活動等形式得到一定認可,但仍需探索更有效的宣傳途徑,全面提升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與參與度。
據實踐團介紹,后續將深入分析這 100 份問卷的數據,結合社區工作人員的一線經驗與可降解物品的推廣情況,為社區垃圾分類工作及環保宣傳制定針對性建議。團隊希望通過專業的數據分析與實踐總結,為社區生態建設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以專業行動助力社區生態建設,讓綠色理念從 “認知” 走向 “行動”,更加深入人心,真正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此次活動既是一次對社區垃圾分類現狀的 “摸底”,也是一場流動的環保宣傳。實踐團用扎實的調研與創新的推廣方式,為社區環保工作注入青春力量,讓綠色種子在調研與互動中持續生根發芽。
來源:資環學院 作者:劉李丹薇 聯系方式:79979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