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脈鑄魂啟復興:成都東軟學子在大邑縣播撒文化種子
2025年7月18日,成都東軟學院志遠一隊在大邑縣鶴鳴鎮聯和村開展2025年關愛行動“七彩假期”志愿服務,圍繞藝術素養培育與民族文化傳承,前往鶴鳴山道源文化景區進行文化調研,并于鶴鳴鎮聯和村開設支教課堂。
(圖為鶴鳴山道源文化景區風景圖)
在全面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背景下,作為道教重要發源地的鶴鳴山積淀著厚重深邃的道教文化底蘊,承載著豐富多元的道教文化。隊員們實地踏訪山中道教建筑群,細致考察歷代碑刻等文化遺存,深入研習道教“求同存異”“多元一體”的治世理念,并同步拍攝系列宣傳視頻。調研過程中,隊員們深切感受到道教文化與新時代 “人類命運共同體” 理念之間的內在共鳴。這種契合既體現在對內的文化觀照中:既珍視各民族文化的獨特風采,守護著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整體認同;又延伸至對外的文明對話里:倡導世界多極化格局下的平等相待、秩序井然、包容互鑒。這種內外交融的智慧,恰是中華民族兼容并蓄品格的生動彰顯,也讓兩種理念的精神契合更顯自然深厚。

(圖為隊員在鶴鳴山道源文化景區調研)

(圖為隊員為小朋友講解中國傳統建筑)
隊員們在聯和村的支教課堂上,以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中式美學” 為核心,從各民族代表性特色服飾和建筑切入,對其中的藝術特色、美學價值與審美體驗進行系統解析。課堂中,隊員們通過展示民族服飾實物、講解建筑紋樣寓意等方式,引導鄉村兒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多元魅力。這種將藝術素養與民族認同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僅啟迪孩子們的審美意識,更幫助他們深入了解中華民族的多元性與包容性,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認同感。

(圖為隊員與同學展示繪畫的民族服飾)
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論述的背景下,志遠一隊通過“實地調研—課堂教學—文化傳播”的實踐路徑,將“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落到實處。隊員以多元文化為紐帶,為鄉村兒童心中播下民族認同的種子,這場跨越課堂與山野的文化之旅,恰如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的理念所指引,既為鄉村美育提供了生動實踐樣本,也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探索了新路徑,更讓中華美學的基因在鄉土間扎根生長,為民族復興凝聚起蓬勃的青春力量。
作者:楊凌云 羅慧芳 杜合宏
來源:成都東軟學院志遠一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