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為探索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發展經驗,南京財經大學“文耘鄉野”實踐團隊赴江蘇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一興化市海南鎮劉澤村開展鄉村振興專題調研。通過實地走訪、專業分析、創新建議等方式,團隊成員系統總結了該村在人居環境提升、特色農業培育、文旅融合發展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并為村莊發展注入青春活力。此次調研旨在構建鄉村振興的典型樣本,為同類鄉村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路徑提供有益參考。
民生為本,村容煥新顏
走進劉澤村,只見村民自建房整齊排列,家家戶戶門前的小菜園綠意盎然。近年來,劉澤村持續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2024年,該村啟動實施“一米菜園”計劃,對村民房前屋后閑置的邊角地進行統一規劃改造,美化環境的同時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此外,村委會還統一翻新村民自建房外墻,這樣的風貌管控讓村莊整體面貌更加整潔美觀。
文化賦能,鄉風潤民心
劉澤村文化服務建設成效顯著,其中“澤農書屋”已成為海南鎮開展特殊兒童閱讀輔導等公益文化活動的重要陣地。“大部分老百姓在閱讀上投入的精力相對有限,學生們卻有著旺盛的閱讀熱情。”王助理欣慰地表示,書屋自開放以來持續吸引青少年群體,已經成為鄉村文化傳承的新載體。

圖為澤農書屋外觀。朱新坤 供圖
書屋外的文化廣場更是村民精神生活的“充電站”。每當夜幕降臨,廣場便化身歡樂海洋,不僅有本村居民翩躚起舞,更吸引周邊鄉鎮的廣場舞愛好者慕名而來。值得關注的是,村民還自發組建二胡演奏隊、廣場舞社團等文化團體,通過定期舉辦才藝比拼、教學交流等活動,既傳承了傳統民俗文化,又構建起新型鄉村文化生態。這種“政府搭臺、百姓唱戲”的模式,讓文化廣場真正成為凝聚鄉情、滋養民心的精神家園。
特色農業,探索增收路
秉持“以農為本,以漁興村”的發展理念,劉澤村農業以種植經濟作物和開展水產養殖為主。據介紹,該村主要種植興化大蔥、龍香芋等特色農作物,相較于傳統農作物,更富經濟效益。該村還推出特色農事體驗項目,如“拔大蔥”“挖龍香芋”等,吸引游客參與其中,有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看著鄉親們通過特色種植和農事體驗增收致富,我們真切感受到鄉村振興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幸福路。”團隊成員感慨道。

圖為隊員們與工作人員交流,了解劉澤村特色農業發展狀況。朱新坤 供圖
作為水鄉村落,水產養殖是劉澤村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其中興化紅膏蟹養殖占比達70%。海南鎮不定時組織“新農人”培訓,推廣高密度養殖技術,有效提高產量和經濟收益。不過,在銷售渠道方面,該村仍在不斷探索和優化一王助理坦言自己去年曾嘗試直播銷售紅膏蟹,但效果不如預期理想。團隊成員建議采取差異化營銷策略:通過實物對比展示紅膏蟹與普通河蟹在膏黃含量和肉質飽滿度上的差異,直觀呈現產品核心優勢;并適時推出限時優惠、互動抽獎等促銷活動來刺激下單。王助理充分肯定了這些建議,表示會在接下來的直播中投入使用。
水美為媒,文旅促振興
行至河岸邊,一幅水鄉勝景呈現在隊員們眼前。明凈澄澈的河面倒映著藍天白云,微風徐徐拂過,岸邊的蘆葦隨風輕擺,留下一道道漣漪。清澈的水面下,“小白條”穿梭其間,陽光在水底投下晃動的光斑,整條河流仿佛一塊流動的翡翠。

圖為劉澤村河岸景觀。沈宇亞 供圖
依托四周環水、河塘縱橫、水質優良的生態優勢,2025年劉澤村村委會在河岸邊打造露營基地,氣候適宜時游客絡繹不絕。精品民宿“澤沐云居”也成為鄉村旅游的亮點,其臨河景觀、星空餐廳等特色給游客帶來非凡的體驗。
在發展過程中,劉澤村也遇到了一些需要突破的瓶頸。據王助理介紹,當前村莊在文化內涵挖掘方面仍有提升空間,若能進一步豐富歷史人文底蘊,將為文旅融合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對此,團隊成員提出可以從族譜記載、傳統技藝、民俗節慶等角度出發,深入挖掘鄉村原生文化。此外,受疫情影響,“澤沐云居”民宿面臨服務人員流動、客源不穩定等問題,正在積極謀劃新的發展路徑。團隊成員通過分析預訂數據、評價關鍵詞、消費記錄等,挖掘游客在房型選擇、體驗需求、停留時長等方面的偏好,為民宿服務升級和轉型方向提供數據支撐。
智匯鄉村,共繪振興圖
走出校園圍墻,深入水鄉阡陌。在這場書本與現實的對話中、理論與實踐的交融中,團隊成員們不僅親身感受到“水韻劉澤”的生態之美,更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戰略在里下河地區的創新實踐。基層干部扎根鄉土、久久為功的實干精神與為民情懷,也令青年學子們備受鼓舞。

圖為團隊成員與王助理合影。沈宇亞 供圖
未來,團隊將持續關注劉澤村的振興實踐,助力其經驗推廣至更多鄉村,讓“水鄉特色"轉化為"共富優勢”。相信在政府、高校、村民和社會各方的協同努力下,鄉村振興的畫卷將愈發精彩,更多“劉澤村”的故事將在廣袤田野間書寫。(通訊員 周文慧 朱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