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在東莞市生態雨陽光雨黨群服務中心,廣東科技學院“非遺筑夢”突擊隊為社區小學生們帶來了一場妙趣橫生的編程體驗課。孩子們在隊員的帶領下,從基礎指令學起,親手設計“定時炸彈”倒計時、搭建“感應門”交互邏輯,用代碼編織創意,在趣味實踐中觸摸科技的溫度。
課上,隊員們先以動畫短片引入編程世界:“代碼就像給電腦寫故事,每一行指令都是一個魔法咒語。”孩子們聽得入神,當得知可以親手設計“定時炸彈”游戲時,更是躍躍欲試。在Scratch編程界面里,大家化身“小小程序員”,拖拽積木塊設置倒計時參數,調整“爆炸”與“解除”的觸發條件。“我的炸彈在3秒后會變成彩虹!”10歲的小宇興奮地展示著自己的創意,屏幕上的卡通炸彈隨著代碼運行,果然在倒計時結束后綻放出彩色光斑。
而“感應門”課程則讓孩子們直呼“神奇”。借助micro:bit硬件,隊員們演示了如何用代碼連接傳感器:“手靠近時,門會‘看見’你并打開哦。”孩子們輪流上前嘗試,有的給感應門加上“叮咚”提示音,有的設計了“門開時出現小動物”的彩蛋。當自己編寫的程序讓“虛擬大門”應聲開關時,孩子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
課程尾聲,隊員們組織了一場“編程成果展”。小選手們爭相展示作品:會“說話”的感應門、能“跳舞”的定時炸彈,甚至還有人將非遺元素融入其中,讓屏幕上的扎染圖案隨著代碼指令變換色彩。“原來編程不僅能做游戲,還能講故事!”孩子們捧著自己的代碼作品,眼神里滿是成就感。
這場編程課,沒有復雜的理論說教,卻讓孩子們在拖拽代碼塊的過程中,悄悄理解了邏輯思維的魅力,也發現了科技與創意結合的無限可能。當稚嫩的小手敲擊鍵盤,當代碼指令變成生動的交互畫面,科技的種子已在他們心中萌芽——就像那些跳動的程序字符,正悄悄編織著屬于未來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