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紅色基因是黨領導人民在實現民族復興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中淬煉的精神品質和優良作風,是中國共產黨紅色血脈百年傳承的遺傳因子和永葆先進性本色的生命密碼,是區別于其他一切階級政黨的鮮明標識和政治底色,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和初心使命。新時代新征程,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故事宣講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對于確保中國共產黨血脈永續、革命傳統精神永存、紅色江山根基永固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以此為號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文學院研究生“星火小分隊”于7月17日走訪參觀了位于泰州市的楊根思烈士陵園。
圖|團隊成員合影
走進陵園,楊根思英雄的石像矗立在陵園的正中間,威嚴而莊重,好似這座小鎮的護身符一般永遠地守護著人民。陵園內,星火小分隊成員莊嚴肅立,向這位在長津湖戰役中高擎“三個不相信”精神旗幟(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最終懷抱炸藥包與敵同歸于盡的特級戰斗英雄致敬。
圖|楊根思烈士雕像
在講解員飽含深情的講述中,楊根思從苦難孤兒成長為鋼鐵戰士的壯闊人生畫卷在同學們面前展開。從“苦難童年”到“投身革命”,楊根思烈士的種種過往一一呈現在眼前。面對展柜中珍貴的照片、斑駁的遺物與詳實的文獻,團隊成員們凝神駐足,指尖劃過展板上的歷史溫度,心頭激蕩著跨越時空的震撼——那毅然決然的縱身一躍,將“人在陣地在”的誓言熔鑄成共和國不朽的精神豐碑。
圖|講解員帶領成員參觀楊根思烈士事跡展館
接連參觀了三個事跡展館,團隊成員們對楊根思烈士的英雄事跡有了深刻的記憶,楊根思烈士一生經歷過數十次戰役,最后卻永久安眠在長津湖戰役中。當講解員將團隊引至長津湖1071高地復原場景前,寒冰裂谷的逼真布景中,她指向中央懷抱炸藥包的英雄塑像,聲音因激動而微顫:“零下40度,戰友全部犧牲,彈藥耗盡!面對蜂擁而至的美軍,楊根思高喊著‘三個不相信’的誓言,拉燃導火索,與四十多名敵人同歸于盡!”那一刻,展廳靜得能聽見隊員們的呼吸聲,數名女隊員抬手悄然拭淚。長津湖戰役由于電影版的成功拍攝和宣傳,已經讓廣大群眾記憶深刻,還記得電影中烈士們爬雪山、啃凍土豆的艱苦場景,記憶中的電影畫面仿佛與楊根思烈士的照片重合。此時此刻,我們才知道這位偉大的英雄竟是在長津湖戰役犧牲的。我們想這就是三下鄉的意義吧!“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我們來到這的每一位成員都會把楊根思烈士的事跡永久地傳承下去。
圖|講解員為團隊成員講解楊根思烈士犧牲戰役
步出展廳,陽光灑在楊根思巨型雕像上。講解員帶領全體隊員肅立像前,她的總結擲地有聲:“同學們,楊根思烈士犧牲時年僅28歲,與在座的同學相差不大。他用生命詮釋的‘三個不相信’精神,不是歷史的回音,而是時代的沖鋒號!”講解結束后,講解員帶領“星火小分隊”來到楊根思烈士的衣冠冢面前,她解釋道:“由于當時在長津湖戰役并未找到楊根思烈士的遺體,因此百姓們將楊根思烈士生前所穿的衣物葬于此地,建了衣冠冢”。隊長張同學帶領團隊,向楊根思烈士的衣冠冢三次鞠躬致敬。而后,全體隊員面向鮮紅團旗,齊聲重溫入團誓詞,“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的青春吶喊,在蒼松翠柏間久久激蕩。
圖|團隊成員參觀紀念堂及彭德懷司令題詞
此次浸潤式紅色教育,如星火點燃心靈。星火小分隊以行動詮釋:英雄從未遠去,精神永遠傳承。文院學子必將從楊根思烈士的赤誠丹心中汲取磅礴偉力,將“小我”融入強國偉業的壯闊征程,讓信仰的星火在新時代的廣袤原野上匯聚成光耀未來的熊熊火炬。歸途的車窗外,斜陽為烈士長眠之地鍍上金輝,隊員們胸前的團徽與眼中的光芒交相輝映,照亮前行的方向。
文|馬婧怡
圖|張雨 崔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