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實踐過程中,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紅船啟動隊分為兩小隊,一隊前往中國共產黨杭州歷史館學習,二隊前往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學習。沿著紅色路線,深植愛國情懷,自覺承擔紅色基因的宣傳、傳承和踐行責任。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結合了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延續(xù)紅色血脈,追憶革命歷程,探尋革命足跡。
探尋紅色足跡
1.中國共產黨杭州歷史館館照
7月4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紅船啟動隊一隊走進中國共產黨杭州歷史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在中國共產黨杭州歷史館,現場隊員重溫光榮黨史,深入了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奮斗歷程。
2.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館照
7月4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紅船啟動隊二隊走入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參觀浙江革命烈士館不僅是對歷史的緬懷,更是對革命精神的傳承和弘揚。
“追尋紅色精神” 千秋偉業(yè),百年只是序章。回首過往建黨歷史之艱,緬懷革命烈士鑄國之心。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眺望前方征途,我們必須始終賡續(xù)紅色血脈,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yōu)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歷史經驗和實踐啟迪智慧,繼往開來,開拓前行。
01
重溫黨史立根鑄魂 歷史絕不只是歷史書上的只言片語,我們銘記《反對本本主義》訓誡,邁開腳,去走走,看歷史風云的點滴實物,悟革命精神之屹立不倒。我們的偉大民族正是在這樣的精神的照耀下,幾經挫折、歷經苦難,才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3.館內遵義會議參加人員陳列
1935年1月,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歷史關頭,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是在歷史洪流中應運而生的偉大事件,形成的遵義會議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934年9月上旬,國民黨軍隊加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腹地發(fā)動進攻,紅軍已無在原地扭轉戰(zhàn)局的可能。面對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進行了偉大的長征。我們黨領導紅軍,以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斗爭的偉大進軍。
4.館內《共產黨宣言》封面
每個人心中都有《共產黨宣言》的烙印。重溫黨史精神,立根鑄魂成就自我。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歷經一次又一次蛻變,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奇跡,走向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如安定的未來。我心向黨,不忘使命,共建大業(yè),是我們對黨的承諾;萬民一心,共同努力,走向光明,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02
千古巾幗英雄 鑒湖女俠秋瑾 歷史,將物體所存在的情感淋漓盡致的顯現出來,展館中陳列著秋瑾的一枚刻有“讀書擊劍”的印章。她希望通過讀書與習武來打破當時黑暗的社會,即使“身不得,男兒烈,心卻比男兒烈”也有一顆肝膽之心,努力打破黑暗的禁錮;即使離開家庭,不惜與家人斷絕關系,也毅然奔赴日本求學,傳播新思想;即使起義失敗,摯友被殺,仍然冷靜將學生撤離,從容就義。
秋瑾早年學習詩詞經史,常常以秦良玉、花木蘭自喻,嫉惡如仇,不肯纏足,憎惡封建吃人主義。在《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中她寫道:“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體現著她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決心。她相信革命總是要流血的,在官兵快要圍剿學堂之時,她沒有選擇撤退,而是毅然堅守在那里。希望用自己的鮮血,警醒世人反抗,不要放棄斗爭。
位于杭州西湖的風雨亭,專為紀念秋瑾而建。柱上有對聯:“巾幗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亭臺悲風雨,雖死不死終自由。”僅此對聯我們便能感受到鑒湖女俠那自由飛翔的靈魂,絢麗多姿的一生。
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 通過紅色記憶感召青年,以紅色精神引領青年,以紅色實踐提升青年。青年學子們在腳踏泥土的感觸中不斷激發(fā)自我擔當,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以學促干,推動主題教育深入實踐。
5.正在實踐學習的二隊隊員
在實踐中,青年大學生們沿著紅色路線再次踏上征程,深深植根愛國情懷,自覺擔負起紅色基因的傳播者、傳承者和實踐者的責任;通過深入了解國情民情,不斷充實知識和技能,我們以青春之聲助力祖國振興,書寫著時代發(fā)展的壯麗篇章。
6.一隊隊員場館內合照
在新的征程上,青年學子們將帶著寶貴的實踐經驗,飽含奮發(fā)與勇毅,邁向前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是見證者和參與者,更是推動者和引領者,以實際行動書寫著時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