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胡琛雨 任書瑤)7月8日,為了推廣“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金三角”基層服務踐行團前往棲霞區仙林街道仙林新村社區調研。一場別開生面的“時間銀行”啟動儀式在此舉行。“金三角”團隊正式為社區老人們發放了首批精心設計的“時間銀行存折”,標志著該社區互助養老新模式探索的啟航。
圖為金三角基層服務踐行團前往仙林新村黨群服務中心合影。胡琛雨 供圖
“金三角”團隊組長胡琛雨同學介紹,本次暑期社會實踐的核心項目是推廣“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他利用會計專業所長,主導設計并制作了這批寓意深遠的“時間存折”。內頁清晰設置了姓名、賬號、日期、服務摘要、存入、支取、余額等欄目,如同一個記錄鄰里溫情的“時間賬戶”。“我們特別參考了銀行存折的易用性和會計賬目的清晰性,”胡琛雨解釋道,“確保爺爺奶奶們能直觀地看到每一筆‘時間’的來龍去脈,讓互助有跡可循、有賬可依。”
圖為“時間銀行存折”。胡琛雨 供圖
啟動儀式上,團隊成員任書瑤、湯琳細心地將一本本紅色封面的存折遞到老人們手中。拿到存折的老人們紛紛好奇地翻看,臉上洋溢著新奇與期待的笑容。“金三角”團隊三人共同向在場的爺爺奶奶們詳細解釋了“時間銀行”的理念:鼓勵低齡、健康老人用空閑時間為有需要的鄰里提供服務(如陪伴聊天、代買物品、簡單維修等),將服務時間“存入”銀行;當自己未來需要幫助時,便可“支取”相應時間,獲得他人服務。胡琛雨同學強調:“這個存折,就是您‘時間財富’的專屬賬本,記錄下每一次溫暖的互助。”
圖為金三角基層服務踐行團為老人發放時間銀行存折。胡琛雨 供圖
“以前只聽說過存錢,存時間還是頭一回!”現場一位張奶奶拿著嶄新的存折笑著說,“這法子好,鄰里互相幫忙,心里踏實。”老人們對手中的“時光存折”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紛紛詢問如何使用。
“金三角”團隊表示,發放存折只是構建社區“時間銀行”體系的第一步。他們希望通過后續活動,逐步引導老人們理解并參與服務兌換,激活社區互助網絡。此次實踐不僅運用了會計學的記賬管理知識服務社會,更旨在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探索可持續的社區養老新路徑。未來幾天,團隊還將助力“時間銀行”在社區落地生根、良性運轉。
圖為金三角基層服務踐行團與社區老人合影。胡琛雨 供圖
實踐團隊看到爺爺奶奶們對‘時間存折’展現的熱情,真切體會到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的價值。將會計的‘借貸’理念轉化為社區互助的‘存取’工具,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實踐探索。后期團隊將繼續發揮會計學科優勢,優化時間存折的記錄系統,探索更簡便的統計方法,并計劃將實踐成果整理成詳實的調研報告與操作指南,為社區乃至更廣泛推廣“時間銀行”提供參考,為構建互助友愛的老年友好型社區貢獻青春力量。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金三角”團隊始終致力于將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此次“時間銀行”項目是他們關注社區治理、服務老年群體的積極探索。團隊將以今日的“存折啟航”為起點,用心用情寫好社區互助養老的“會計賬”。期待這本承載著鄰里情誼的“時光存折”,在未來能翻開更加豐盈的互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