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畫古藝探尋,當代傳承實踐出新
——山東財經大學“承古探美”青島分隊調研宣講紀實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精神的瑰寶,是文化自信的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對延續歷史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青島非遺木版年畫是山東省的傳統民俗藝術,始于清道光年間,至光緒初年逐漸成熟,它色彩鮮艷、構圖飽滿、造型夸張、線條流暢,在諸種木版年畫中獨樹一幟。青島木版年畫根植于民間,集中了人民群眾的藝術才能和勤勞智慧,凝結了膠東地區廣大勞動人民淳樸的思想情感和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
為深入了解青島木版年畫傳承和發展現狀,剖析目前木版年畫在宣傳、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助力非遺美育創新發展,山東財經大學非遺美育調研宣講團隊-青島分隊于7月6日前往青島市博物館開展實地調研,并在7月下旬走進社區、教育機構等場所展開宣講。
圖為團隊成員于青島市博物館開展調研
木版風華,尋古訪今
7月6日,團隊成員來到了青島市博物館《鄉間畫記——館藏山東民間木版年畫藝術陳列》展館開展調研。館內陳列著百余件老印版、老年畫,館藏的年畫按照內容被劃分為“拜神祈福”“戲出傳說”“民生寫真”“花鳥山水”四個單元。展館內負責講解的志愿者為團隊成員進行了講解。通過參觀和講解,團隊成員了解到了每幅年畫的故事寓意、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以及膠東地區春節貼年畫的習俗。在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從一幅幅年畫中感受到了膠東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追求,感受到了木版年畫傳承人的巧手匠心。
圖為團隊成員在青島市博物館木版年畫展館調研
團隊成員就地對博物館負責木版年畫的專業人員進行了采訪,在對話中,團隊成員了解到了目前博物館美育的形式和途徑及其所面臨的瓶頸,積累了大量有關木版年畫宣傳、推廣方面的一線實踐經驗,這為團隊后期的宣講提供的指導。此外,團隊成員還對館內游客展開了調查,了解他們對于木版年畫的認識程度,傾聽其關于木版年畫傳承發展的意見及建議。
圖為團隊成員對館內游客進行調查
參觀結束后,團隊成員來到了位于博物館二樓的體驗廳親自動手嘗試了拓印木版年畫。在體驗中,團隊成員認識到,想要拓印木版年畫絕非易事,在拓印的過程中,必須嚴格地把握顏料的色彩和印刷的力度。拓印作為木版年畫制作過程中最簡單的環節,都在難以在短時間內被普通人掌握,這讓團隊成員更加深刻地體悟到,加強木版年畫保護和傳承,要積極培養傳承人,只有保持和擴大傳承人隊伍,保護和傳遞傳承人彌足珍貴的實踐經驗,才能讓木版年畫在傳承中延續歷史文脈,在當代生活中愈加枝繁葉茂。
年畫古韻,今朝傳揚
7月18日和7月30日,團隊成員分別來到了青島市市北區同興路街道和位于青島市城陽區的快樂輔導教育中心展開宣講。按照期間調研的成果,團隊成員在課程設置上著重注意情境生活化、內容故事化、形式互動化,透過一個個活生生的生活場景、栩栩如生的故事、生動有趣的互動環節吸引人們的興趣。通過宣講,團隊成員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到青島木版年畫,感受到非遺的魅力,也使團隊成員倍感驕傲。
圖為團隊成員宣講紀實
前途光明,任重道遠
“不是木版年畫本身沒有魅力,而是我們要在內容和形式上更深度地去挖掘”,青島市博物館負責木版年畫部分的專業人員這樣說。
圖為博物館工作人員為團隊成員講解木版年畫
在調查過程中,團隊成員了解到,人們對于青島木版年畫的興趣和認知都普遍不足,這表明青島木版年畫的傳承發展是存在困境的。團隊成員從博物館負責木版年畫部分的專業人員那里得知,木版年畫的制作需要選取紋理細密、質地均勻的梨木、棗木,將畫好的畫稿反貼在木板上,再使用刻刀把畫稿上的圖案輪廓、線條、色塊等部分一點點地刻出來,雕刻技藝要求嚴格、制作周期相對較長,制作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與日益萎縮的年畫市場嚴重不對等,這是目前木版年畫的在傳承和發展過程面臨的主要困境。她指出,接穩傳好青島木版年畫的接力棒,要激發青少年對非遺的了解、認同和熱情,只要我們肯在內容和形式上下功夫,年輕一代是能夠被木版年畫的魅力所打動的。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博物館工作人員
面對木版年畫目前宣傳、推廣過程中所遭遇的瓶頸和問題,團隊成員認為,可以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進行發力。
內容上,宣傳、推廣木版年畫所選取的材料最好是形象的、生動的,摒棄掉概念化、理論化的東西,與其去灌輸一些前人已經總結出來的木版年畫的藝術特點、題材內容分類等,不如把一幅幅作品擺在人們的面前,通過對這些作品的講解,讓人們對于木版年畫的藝術風格形成直接的、感性的認知,這樣人們也會對木版年畫產生更深刻的印象。在形式上,“講一萬遍不如親身體驗一遍”,宣傳、推廣木版年畫,不僅要“進學校”“進社區”,更重要的是要“進生活”,把重心轉移到生活當中去,特別是每年的春節,可以通過“貼年畫”的民俗活動,聯接起藝術和生活,使人們在“辭舊迎新”切身氛圍中感受到木版年畫中的“藝術美”“靈魂美”。
傳承、發展和推廣木版年畫,還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包括青島木版年畫在內的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還是有著很大的發掘價值,只是宣傳內容和傳播形式還需要進行一些創新。非遺美育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前途光明、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