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來自西南石油大學理學院的陽光暑期社會實踐隊開展了‘基層志愿服務’的三下鄉活動 。
一、活動開展前言:引領大學生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動員大學生投身“美麗中國·青春行動”,積極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三減一節”、垃圾分類、綠色低碳等活動,深入開展節約糧食主題宣講和社會實踐。充分發揚志愿服務精神,立足“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結合“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引導青年學生深入基層社區、鄉鎮,開展線上線下支教、普通話推廣、敬老愛老、法律援助、普法宣傳、助殘幫扶、親情陪伴、公益勞動等志愿服務活動,大力弘揚青年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用實際行動傳遞愛心,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活動的意義與目的:
1. 提高居民生產技能和文化素質:通過實踐活動,使當地居民在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 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大學生深刻認識到自身在社會發展中的責任,激發其為社區發展貢獻力量的動力。
3. 豐富社區文化生活: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提高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4. 促進城鄉文化交流:通過大學生與當地居民的互動,促進城鄉文化相互交融,共同發展。
5. 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大學生團隊協作、溝通能力、組織協調等多方面能力。
三、實踐方法:
1.前期籌備:組織團隊成員進行培訓,籌集活動經費、物資,制定活動方案。
2. 實地考察:了解活動地點基本情況,與當地政府部門、村民溝通,為實踐活動做好準備。
3. 活動開展:按照規劃好的活動內容,分組實施,確保各項活動順利進行。
4. 活動總結:在實踐活動結束后,組織團隊成員進行總結,總結經驗教訓,為下一次活動提供借鑒。
5. 跟進服務:持續關注活動地點的發展,了解當地居民的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6.開展線下志愿活動,親身體驗勞動經歷
上圖志愿者正在打掃街道衛生
志愿者正在整理共享單車
(圖/陳川東)(文/陳川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