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韻千年,豫見新生
時間:2024-08-22 閱讀: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赴禹州調研鈞瓷文化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自7月7日至7月14日前往河南省禹州市展開實踐。
鈞瓷,作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變幻,贏得了“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美譽。為了追溯禹州鈞瓷文化的歷史,探尋鈞瓷文化的現狀與發展,實踐團到達中華鈞瓷文化園和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
在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們目睹了當代鈞瓷傳承人的精湛技藝和創新作品,深刻感受到鈞瓷在全球范圍內的文化影響力和重要地位。這些創新措施不僅為鈞瓷技藝的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讓這一古老的藝術煥發出新的光彩。
隨后,實踐團踏入了陶行知文創工廠,探尋鈞瓷制作工藝,了解多種鈞瓷燒制工藝,近距離觀察不同工藝下鈞瓷的生產、釉色的成色原因與過程,并體驗了鈞瓷手拉胚制作工藝。每一道工序、每一次燒制都蘊含著匠人的心血和智慧,在親身體驗手拉胚的過程中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鈞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最令人難忘的是,在神垕古鎮的走訪調查中實踐團偶然邂逅河南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師生隊伍,這個不期而遇讓兩支實踐隊伍迅速產生了共鳴,決定結伴而行。隨著步伐的深入,隊員們圍繞鈞瓷文化傳承中的問題與現狀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師生隊伍的加入為我們的調研增添了新的視角和活力。
三下鄉社會實踐項目,不僅是一次對傳統文化的深度探索,更是對傳統工藝現代化轉型的有益嘗試。通過實地考察、技藝學習、文化宣傳等多維度的努力,此次實踐不僅激發了團隊成員對有效保護和傳承了鈞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情,還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展現了文化與經濟、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無限可能。
作者:劉英琪 王伊 來源: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